KM-banner1.jpg
KM-banner10.jpg
KM-banner11.jpg
KM-banner12.jpg
KM-banner13.jpg
KM-banner14.jpg
KM-banner15.jpg
KM-banner16.jpg
KM-banner25.jpg
KM-banner24.jpg
KM-banner23.jpg
KM-banner22.jpg
KM-banner21.jpg
KM-banner20.jpg
KM-banner2.jpg
KM-banner19.jpg
KM-banner18.jpg
KM-banner17.jpg
KM-banner26.jpg
KM-banner27.jpg
KM-banner28.jpg
KM-banner29.jpg
KM-banner3.jpg
KM-banner30.jpg
KM-banner31.jpg
KM-banner4.jpg
KM-banner5.jpg
KM-banner6.jpg
KM-banner9.jpg
KM-banner8.jpg
KM-banner7.jpg
Shadow

第34屆噶舉大祈願法會.法會佈置.多瑪藝術

17 0213 Torma

八世噶瑪巴多瑪,呼應上師相應法課程

時間:2017年2月19日
地點: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

每年噶舉大祈願法會壇城佈置的特色之一,即是由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所設計的精緻多瑪(西藏酥油雕塑)。

2014年,在法王噶瑪巴的指導下完成的一部紀錄片《多瑪:古老的西藏酥油雕刻藝術》(Torma: the Ancient Art of Tibetan Butter Sculpture),忠實記錄了噶舉大祈願法會中卓越的多瑪藝術。雖然酥油雕塑也存在於其他文化之中,但將這項藝術推向登峰造極之境的,便是西藏的傳統酥油雕塑。

早在2004年接掌祈願法會之前,法王噶瑪巴就著手於復興馬爾巴、密勒日巴及岡波巴大師所流傳下來的噶瑪岡倉傳統,而多瑪雕塑藝術是其中一項。2005年,法王第一次為祈願法會設計多瑪,主題是噶瑪噶舉的傳承祖師。自此,歷屆法會的多瑪,便在法王的精心設計下日益弘大。雖然每年主題不同,但同樣都是由6位多瑪老師來訓練那些發心的年輕藝術家。今年的多瑪製作團隊,仍然是來自喜馬拉雅地區寺院的僧眾和尼眾,由53位僧眾與12位尼師組成,共計65位藝術家。他們從2017年1月24日開始展開製作,及時在法會第一天2月13日完成多瑪和供壇的佈置。

橫跨整個壇城舞台的多瑪供壇,以簡潔莊嚴而吸引眾人的目光。供桌分為三層:

第一層:是放置的是大型多瑪,左右的供桌上各有四座,供桌邊緣是插有紅黃鮮花的金色寶瓶;
第二層:是立於細緻的木架上的雕飾,分別代表八吉祥物、八吉祥徵相與七政寶;
第三層:是七個鑲工精巧的大水杯,裡面盛滿供水。

每一座大多瑪中,可進一步細分為三層:

中層:所雕塑的人物是今年的主題:第一世到第八世的噶瑪巴。
上層:是二聖六莊嚴:六莊嚴是龍樹、聖天、無著、陳那、世親與法稱:二聖是釋迦光與菩提光。
下層:是八位護法神:四大天王與西藏的四大山王。

四大天王可見於印度、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中。相傳須彌山腹有一山,山有四山頭,四大天王各據一方山頭,守護一方部洲,故又稱「護世四天王」;須彌山為佛教徒和印度教徒所認為的宇宙。四大天王為:持國天王(東方)、增長天王(南方),與廣目天王(西方)、多聞天王(北方),其肖像通常可見於寺廟入口壁畫。

西藏的四大山王則是具大威力、兇猛的守護神,保衛西藏著名的山嶽,它們分別是:

東方安多地區的瑪基雪山(Magyal Pomra),
西方的念青唐古拉山((NyenchenTanglha),
南方康區南邊的義傑瑪奔山(Yigyal Makpon),
北方康區北邊的久千冬惹山(Gyokchen Dongra)。

敬祠山神,是古西藏敬畏大自然的傳統中,流傳至今最重要的一種。這些多瑪藝術家不僅將山神的雄偉氣魄展現出來,工藝上的造詣更是已達博物館級水準。法會結束後,這些多瑪藝術品都會銷毀,演繹一切有為法的無常。

法會中,法王親自介紹今年的多瑪,並鼓勵大眾前往瞻仰,詳情請參閱第34屆噶舉大祈願法會.正行《修心絮語》開示四之四

多瑪各層圖示說明 PDF 藏中英

20170206-20170215_Tormas